语言是实现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,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。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*佳时期,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,是发展智力、书面表达能力,提高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。因此,语言的学习重要。
在日常教学中,经常有家长提到“自己不会教、孩子学不会、孩子记不住”等问题,今天我们来分享,如何*效地进行语言的输入,提*孩子学习语言的效率。
一次一个概念的输入
在幼儿语言学习的过程中,经常发生这样的场景——当家长要求孩子指认“老虎”这一动物时,孩子将“鸭子”当成了“老虎”。家长便会强调:这不是老虎是小鸭。孩子同时听到了“老虎”和“小鸭”两个词汇,家长的这种回应方式只能加剧幼儿的困惑:“这个究竟是什么?是老虎还是小鸭?”尤其是在幼儿学习颜色和形状时,类似这种“这不是红色是绿色/这不是三角形是正方形”的回应方式会让幼儿产生概念的混淆。
幼儿在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同时,要确*听到的都是正向的回答,同一时间下只听到一个概念,正向表达:这是××或这不是××。
例如:当幼儿在游戏中指认颜色时,错将“红色”指为“蓝色”。家长应做如下回应:“这不是红色,红色在这!”或“这不是红色,这个是红色。”这样可以幼儿同一时间只听到一个概念,不因听觉信息的不清晰混淆概念。
有意义的重复
有意义的重复是指以游戏的方式在亲子之间进行语言的互动时,幼儿能保持对声音的兴趣,在此过程中提高目标语言的复现率,增加幼儿倾听目标词的频率。在语言输入中,应避免代词“这、那、这个、那个、这里、那里、他(她/它)”的过渡使用。
例如:在幼儿学习“香蕉”的过程中,家长要注意语言输入的复现率,如“我来摸一摸香蕉/香蕉摸起来滑滑的/闻一闻香蕉/这是香蕉的味道/我请妈妈吃香蕉”等等。在输入新词汇时,做到有意义的重复,才能提高幼儿对目标词的掌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