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,起源于中国,*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。后来,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,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在端午节这天划龙舟、吃粽子,逐渐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。老师们根据图片、视频和实物为孩子们讲解“端午节”的由来,了解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草、系五彩绳等风俗习惯。
知端午
老师通过猜谜、讲故事、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,多维度和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,在寓教于乐中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。
教师:端午节是什么节日?
小朋友:是吃粽子的节日!
小朋友:是可以放假出去玩的节日!
小朋友:是纪念屈原的节日!
教师:端午节有哪些习俗?
小朋友:我们家会包粽子。
小朋友:还可以划龙舟!
挂艾草 驱蚊虫
在端午节布置多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,来源亦久。孩子们通过观察、触摸和感受,了解艾草的功效和用途。大家一起将艾草挂在班级门口,祈愿着未来的生活无病无灾、开心快乐!
系彩绳 送安康
系五彩绳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一条条色彩鲜艳的五彩绳象征着友谊,寓意着吉祥、福气和安康。孩子们一起动手,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好朋友。
划龙舟 乐传承
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,比的是速度,赛的是激情。园区组织的旱地龙舟比赛,尽管没有水流的环境,参赛队员依旧热情高涨,展示出了*强的凝聚力与团结协作的“龙舟”精神。
粽香四溢 吃粽子
“端午到,粽飘香”小小的米粒包裏住*甜美的味道,忍不住咬上一大口,哇哦! 别提有多美味啦。
佩戴香囊
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(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),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、小巧可爱。
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,孩子们体验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,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,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以后,园区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,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、在实践中成长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*秀传统文化。